时间:2023-01-12 22:32:00 | 浏览:829
陈姓一族,源远流长,是一个辈出贤良,英雄辈出的姓氏,在陈姓的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英雄人物,为此我们选出了从古代最为优秀的陈氏名将与宗亲们分享先人的荣耀。
10、陈奇瑜(?-1645),字玉铉,明末抗击李自成起义军的重要将领。
崇祯五年,陈奇瑜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负责镇压农民起义军甚力,名噪关陕。七年,擢为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进驰均州,调集诸将围击各路起义军。曾一度将李自成困于车箱峡。
9、陈武(178年-215年),字子烈,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
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后来在孙权部下任职。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每战皆所向无前,封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年在合肥战役中,张辽奇袭孙权,陈武战死,孙权对此十分哀痛。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8、陈俊(?—47年),字子昭,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陈俊一开始跟随刘嘉,后经刘嘉推荐投奔刘秀。参加了剿灭河北农民军、平定关东刘永、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的作战。历任强弩将军、强弩大将军、太山太守、琅邪太守。先后受封为新处侯、祝阿侯。
7、陈显达(427—500),南北朝时期南齐名将。
陈显达是南齐将领,骁勇善战、威名赫赫,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奉萧道成之命,先后平定益州平乱、南阳之战、隔城之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陈显达的威名,令敌人闻风丧胆。
6、陈到(生年不详,卒于230年)字叔至,汝南(治今河南平舆)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自豫州随刘备,名位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章武三年(223年),以护军属李严镇永安。建兴四年(226年),李严移屯江州,留到督永安,迁征西将军,封亭侯。
5、陈玉成(1837年—1862年),太平天国名将。
陈玉成骁勇善战,与李秀成并为太平天国后期最重要的两大将领,被封英王。
陈玉成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胡林翼说:“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其他何足虑耶!”
陈玉成与李秀成先后摧毁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缓解了天京的压力。但1862年为太平天国叛徒奏王苗沛霖诱骗中计,解送清营。终年26岁。
4、陈汤(?—约前6年),字子公,西汉大将。
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结束匈奴南北分裂局面,稳定汉朝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一大奇功。
陈汤也是整个汉朝唯一一个攻杀匈奴单于的名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他给汉元帝的奏章里的话。
3、陈化成(1776年—1842年),字业章,号莲峰,清朝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陈化成出身行伍,历任嘉庆间参将、道光间总兵,鸦片战争爆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今属上海市宝山区),与英国侵略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
2、陈璘(1532年—1607年),字朝爵,号龙崖,明代将领、抗倭英雄。
陈璘先于嘉靖末年屡平广东贼兵,万历二十六,陈璘出征朝鲜,于露梁海战中痛击日军,大败石曼子(岛津义弘),立下援朝第一功。万历二十八年,参与播州之役,先击破杨栋梁军,后歼灭四牌、七牌贼军,攻破青龙囤,致使杨应龙自焚。晚年又平定苗民,为边境治安立下功勋。
还有版本把陈霸先列入陈氏十大名将,排名第二。而陈霸先也绝对称得上名将,但是他已登基为帝,已不再是大将,所以这个版本没有将陈霸先列为陈氏十大名。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
陈霸先出身低微,受萧映赏识,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通过平定“侯景之乱”,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
太平二年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大陈,改元永定,是为陈武帝。掌权后平叛之战主要有三:平王僧辩余部之战、平萧勃之战、平王琳之战。
1、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名将,南梁三杰之一。
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大通元年,44岁的陈庆之初次带兵,战涡阳取得大胜。中大通元年,陈庆之率兵7000人攻北魏,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打败北魏数十万大军,所向无敌,一直到攻入北魏首都洛阳。
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涵盖襄阳光化谷城均县郧阳邓州内乡淅川八县陈姓宗族)承先啟后篇此發现吾陳氏家族之譜,實難為陳子效、陳訓華兩位賢者,不辭勞苦,走鄉串户,訪得此書,實不易也。該書經過世道滄桑,恐是孤本,唉!實屬珍藏。因其書記載着上溯至春秋時期,我陳氏始祖之由,
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在中国,陈姓是大姓,人口位居第五位,在海外,五千万的华人中,又有“陈林半天下”之称。陈这一姓氏要追根溯源到舜这一族群,颛顼后裔中最重要的族群
陈氏家族从西周、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到新中国已经有3000年历史。陈姓是当代中国第五大姓,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超过8000万(实际是1.2亿,其中有4000万是小姓)。为什么说陈姓人口是1.2亿
人之有姓,与生俱来。姓氏作为社会个体或家族群体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生活、社会往来、功名事业、典籍记载中,无处不在,可谓生而有姓,终生相随,死而传世,代代相承。姓氏介绍系承妫满,始祖为陈完。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五姓。陈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潜夫
陈姓在全国为第五大姓,占全国人口的4.53%。周口市有陈姓28.3368万人,占周口人口的2.638%,居全市第6位。陈姓是帝舜的后裔,淮阳是陈姓的发源地。夏禹时封舜子商均于虞地建虞国。商王改封帝舜,另一支裔虞遂于陈,即今淮阳一带,其地原为
陈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大姓之一,当今,全国陈姓发展尤为迅速,陈姓人口有五千余万,约占当今汉族人口的4.53%,为中国第五大姓。在台湾陈姓为第一大姓。在国内分布极其广泛,尤其以河南、湖南、广东各省为多。陈姓远祖是黄帝,血缘先祖是舜帝。周武王封胡
陈氏分布地区颍川郡:秦时置郡。以颍水得名,治今河南禹县。此支陈氏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广陵郡:西汉置国,东汉改为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此支陈氏因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之后入赘于陈。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武当
陈姓是我国十大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按人口居全国第五是,是一个 古朴而高贵的姓氏。地域多分散广。来源比较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来源。第一:以部落为姓。在上古时期,由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在结盟与掠杀过程中,形成两大部落,一是神农氏炎帝
陈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妫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姓氏起源一、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淮阳)这个地方,建立
上一篇《为什么说天下陈姓和胡姓是一家?》分享了陈姓起源,以及为什么陈姓与胡姓同源一家后,很多朋友反馈其实不只胡姓与陈同源,还有田等其他姓氏也与陈同源,那么本篇我们就来重点扒一扒到底还有哪些姓氏与陈姓同祖同源,以及各自与陈姓的渊源。陈姓始祖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