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22:16:51 | 浏览:646
关于姓氏分布,南方曾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意思是说,陈、林两姓在南方所占人口比例最大。在陈、林两姓中又以陈姓的人口居多。据统计,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国家人口极多。总体来看,在南方陈姓超越了北方很多典型的姓氏,是名副其实的南方第一大姓。
广东是陈姓第一大省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在中国传统书籍《百家姓》中,陈姓排在第10位,在宋朝时就是一个大姓。如今的陈姓,更是中国的一个绝对大姓,位居全国姓氏第5位。
陈姓发源于北方,现在成了典型的南方大姓。广东是陈姓第一大省份,有815万多人,福建是第二大省份。四川是全国陈姓第三大省份,人口大约有400万,在四川各大姓氏人口中名列第5位。在台湾,陈姓是第一大姓。
陈姓源流集中在北方
熟悉姓氏文化的朋友都知道,陈姓的源流主要集中在北方,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武王伐纣后,周朝建立,舜帝后人胡公满被封淮阳,陈国由此诞生。与此同时,陈姓成为国姓。二是妫满死后,子孙以国名为氏。后来,陈国灭亡后,陈国公族后裔除留在陈留外,还有其他三支避居他乡,散居各地。三是源自北方少数民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改为单姓陈氏;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改姓形成女真族陈氏。四是属于皇帝赐姓。主要有隋文帝杨坚宠臣陈永贵被封北郡陈公,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笼络蒙古贵族,赐给汉姓,其中一部分赐姓为陈。
历史上四次大迁徙
从源流来看,陈姓主要集中在北方。那为何会成为南方第一大姓氏呢?这主要是迁徙的结果,至少经历过以下过程:
一是西晋末天下乱,晋元帝渡江,定都建康,建立东晋。中原士族相随迁移,以避战乱。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的迁移,很多姓氏先人留居南方省份,后又有林、陈、黄、郑等“八姓入闽”之说。在这一背景下,陈姓扎根南方,并逐步发展壮大。
二是自陈姓南迁以来,到南朝已经发展成为南方大姓之一。南朝时,祖籍颍川的陈霸先逐步控制了梁朝,后又自立为帝,建立大陈。至此,陈姓既是皇族姓氏,也是陈朝国号。陈姓得到空前发展。陈朝虽然只存在32年,但陈氏皇族支脉庞大,子嗣繁多,仅陈宣帝一代就有39脉之多。陈朝灭亡后,隋朝建立,而原来陈朝的皇族子嗣特权并没有被剥脱,依旧得到分封,遍于全国各地。
三是陈姓人口数量庞大,宋代时已经形成地方上的压力。在朝中大臣文彦博、包拯的奏议下,宋仁宗采取双分流的办法,将陈氏分流至16个省。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氏分布再次进行组合。到南宋时,陈姓首次进入广东;到明末时,陈姓进入台湾。
四是明清以后,下南洋风气正盛,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陈姓人口到南洋和欧美谋生,使陈姓进一步向全球扩散。
“陈田一家”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妫完是一个比较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妫完举家出奔到齐国后,以陈国国名为姓,改名陈完。
陈完向来有贤名,到齐国后,齐桓公对他热情得不得了,要任命他为卿。陈完推辞,齐桓公没勉强,让他当管理百工的工正,赐给很多田地。陈完为答谢齐桓公,当时“陈”和“田”同音,就把姓改为“田”,叫作田完。他的后代以田为姓,尊奉他为田姓始祖,这也是后世“陈田一家”的由来。田完去世后,谥号“敬仲”,所以他又被称为田敬仲。
此后,田氏家族逐渐壮大,到田完第八世孙田盘(田襄子)时,齐国政权已被田氏家族控制。田完第十世孙田和继任相国,齐康公荒淫嗜酒,不理朝政。田和看得心烦,把他弄到海上,修了一座城池,自立为齐国国君。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同意田和成为齐侯,田和地位得到中央认证。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齐国姜姓吕氏正式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田建)投降秦国,齐国宣告灭亡。秦王嬴政把齐王建安置在共地(今甘肃泾川县北),齐王建被活活饿死。
齐王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齐王建有田升、田桓、田轸3个儿子,田升、田桓先后改为王姓,田升这支王姓传到西汉末,形成了王莽家族。
田轸逃奔到楚国为官,被封为颍川侯,定居在颍川郡(今河南长葛市),恢复陈姓,是为陈轸。陈轸被颍川陈氏奉为始祖。
从秦汉以来,由田姓恢复陈姓的颍川陈氏,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播迁极广,也是当今陈姓中最重要、最大的一个支派。
陈姓家谱种数达2990种
一本本世代相传的家谱,以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着中华民族每一个世代相传的姓氏繁衍生息。据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鹤鸣在《中国家谱通论》中介绍,古往今来,由于大量家谱的亡轶,中国家谱的姓氏已难以统计。目前已知的存世中国家谱里共有608个姓氏,其中单姓552个、复姓56个。目前存世家谱的608个姓氏涵盖了宋代《百家姓》中的371个姓氏,占84%。
宋代《百家姓》中共有65个姓氏没有家谱流传下来,主要是偏冷稀少姓氏,如滑、曲、家、羿、汲、松、秋、牧、宿、怀、邰、鄂、咸、阴、能、双、通、充、满、步、空、鞠、东、沃、空、桓、东方、公羊、淳于、单于、公孙、太叔、长孙、慕容、闾丘等。
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共有3490个姓氏,其中排名前100位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7%以上。据统计,在存世家谱的608个姓氏中,陈姓家谱种数最多,达2990种;其次为张姓,2597种;王姓2512种;李姓2157种;刘姓2029种;这5姓的家谱均超过2000种。家谱种数在1001—2000种之间的姓氏有:黄、吴、周、杨、徐、林;家谱种数在501—1000种之间的姓氏有:宋、胡、郑、爱新觉罗、许、叶、何、谢、赵、萧、罗。
(燕赵都市报)
李姓,中国李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不凡。单单李姓称帝先后建立的政权就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从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开始,李姓英才辈出。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关于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文:高天晨在中国的姓氏中,“李”是大姓,我们身边就会看到很多姓李的朋友。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李姓的来源和其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李姓的来源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
目前,中国的第一大姓氏为“李”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四。据统计,全球姓李的人达到一亿以上,在世界范围内李姓家族也是最庞大的。若让所有姓李的人都站在一起,他们能够环绕地球一周半!李姓不仅是现如今的最大姓氏,在古代,李姓也是一个大姓。今天为大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李姓总人口大约在9340多万,如果加上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一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李的名义李、理古时通用。古时法官的名称,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古时的李氏族当以官名为原始
大唐朝有位酒仙诗人叫李白,大宋有位婉约词人李清照,南唐还有位不务正业的词皇帝李煜,被世人尊为诗词界的三杰。咱们先说李煜,公元961年,李煜他爹李璟驾崩,因几个哥哥死得死病的病,身为老六的他登基继位。李煜与其它几个哥们不一样,他善诗文、工书画
李姓是个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如今的人口总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王姓)。无论历史还是现在,李姓都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其姓来源广泛。一、官职为姓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有一个曾孙叫陶。因为陶的封地在皋,历史上称他为皋陶。皋陶与尧、舜、禹,被后人尊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101、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初名李以文,李寿成,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秀成加入拜上
——感激木子形成的姓氏李氏起源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在尧时任大理,其后代历舜、夏、商三代,世袭此职,于是便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劝殷纣王改正错误而遭杀害,其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豫西的伊候之墟隐藏起来,靠采食树上的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五):李姓33、李勣: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公,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齐名。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赐姓李。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