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22:15:36 | 浏览:683
上一篇《为什么说天下陈姓和胡姓是一家?》分享了陈姓起源,以及为什么陈姓与胡姓同源一家后,很多朋友反馈其实不只胡姓与陈同源,还有田等其他姓氏也与陈同源,那么本篇我们就来重点扒一扒到底还有哪些姓氏与陈姓同祖同源,以及各自与陈姓的渊源。
陈胡公本名妫满,是虞舜的33世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赏前面三朝黄帝、唐尧、虞舜的后人,将虞舜后人妫满封在陈地(今河南淮阳),并将自己的女儿大姬嫁给妫满,妫满成了周朝诸侯国陈国的开国之君,陈国人从此以国号陈为姓,妫满去世后,上谥号“胡公”,称为陈胡公或胡公满,被陈姓和胡姓后人尊为陈姓始祖和胡姓始祖。
陈胡公/胡公满像
从陈胡公开始,发展派生出来的姓氏包括陈姓在内,一共75个,其中:
能排进全国姓氏人口前300名的相对常见的姓氏16个:1陈(第5)、2孙(第12)、3胡(第13)、4袁(第33)、5丁(第46)、6薛(第48)、7夏(第55)、8陆(第70)、9孔(第72)、10文(第100)、11车(第197)、12来(第218)、13苟(第220)、14原(第273)、15宗(第280)、16王(第1,王姓只是其中一个分支来自陈姓),括号内是2022最新的姓氏人口排序。
排不进全国姓氏人口前300名的不常见的单姓26个:17敬、18尝、19庆、20法、21针、22厉、23衡、24满、25母、26贯、27占、28招、29爰、30辕、31掾、32穰、33赐、34第、35靖、36恩、37威、38爱、39榱、40盎、41舀、42仪。
现在已经几乎见不到的复姓33个:43偃师、44司徒、45司城、46五王、47威王、48子仲、49子宋、50子禽、51子石、52子与、53子献、54子占、55子使、56子枋、57子尚、58子芒、59子寤、60子鞅、61子穆、62子沮、63于陵、64廪邱、65廪丘、66胡非、67胡母、68少西、69揣孙、70颛孙、71原仲、72公良、73斗门、74仇子、75原伴
陈姓和胡姓在上一篇《为什么说天下陈姓和胡姓是一家?》已经介绍过了,下面就目前能进入姓氏人口前300名的常见姓氏,重点扒一下是如何从陈姓派生出来的,与陈姓陈胡公有什么关系。
袁姓跟陈姓的关系,最早记录于唐朝林宝812年所著的《元和姓纂》,随后北宋欧阳修1060年完书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南宋郑樵1161年完书的《通志·氏族略》都做了类似的记载,详见下图。
陈姓到袁姓的关系及史料记载
这几个史料的核心观点就是:陈胡公的13世孙陈涛涂,以他的祖父陈诸(字伯爰)的字爰为姓,在古代爰、袁、辕、猿、榱、援都是同音通用的字,爰姓就等同于袁姓,袁涛涂就成了袁姓的始祖。
袁姓始祖——袁涛涂
至于为啥陈涛涂要改爰/袁姓,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他是庶子,不是嫡子,按照周朝礼仪制度,不能用父姓,只能另寻其他姓。
另一种说法是陈涛涂不是庶子,之所以改袁姓是因为,他出生于陈国内乱时期,被陈宣公暗示放弃储君位置而被迫改姓,最终被封于阳夏邑。
因为史料中未提及陈涛涂的父亲,只说了他用了祖父的字做姓,有学者曾考证他的父亲大概率是陈厉公陈跃,而陈厉公陈跃、陈庄公陈林、陈宣公陈杵臼三兄弟作为陈恒公陈鲍的次子、三子和四子,在陈恒公死后,他们的叔叔陈佗杀死了他们的大哥太子陈免而篡夺了王位,随后他们借助陈跃母亲蔡国之力,在蔡国通过美人计杀了陈佗夺回了王位,陈厉公陈跃在位7年死后,三弟陈庄公陈林继位,陈庄公在位7年死后,四弟陈宣公陈杵臼继位,就是四弟陈宣公在位期间,可能跟二哥陈厉公之子陈涛涂达成了某种协议,让其放弃储君给其封地并要求其改姓,正常陈宣公之后应该传给二哥陈厉公的儿子的,实际后面继位的是陈宣公的儿子陈穆公陈款。
陈国历代君王及在位时间(20代25任)
陈胡公被封陈国后,传到第11代16任陈国国君陈宣公这里时,在公元前672年,陈宣公准备立宠妃之子为太子,就杀了太子御寇,而陈厉公之子陈完因与太子御寇交好,担心自己被四叔陈宣公加害,连夜逃往齐国避祸,到齐国后,齐桓公打算任命他为卿,陈完婉拒了善意,谦虚地表示能够接受他避难已经感激不尽了,不敢担任如此高的职位,最终齐桓公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工匠的工正一职,并改姓了田。
公元前386年,田完10世孙田和正式实现田氏代齐。
东汉尚书张陵拜题的陈完(田完,田敬仲)画像
关于陈完为何把陈姓改成田字而不是别的姓,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在上古发音陈与田很相近,田读dyen,陈读dien,二者几乎同音,所以田与陈相通,现代的闽南语里面依然保持了dien这个古音,东汉许慎公元100年完书的《说文解字》里面也说:陈,田也。第二种说法是,齐桓公让陈完任工正一职的同时,将他封于“田”这个地方,因此陈完以封地为姓改姓田。
陈胡公11世孙陈完,逃到齐国改姓田,死后上谥号“敬仲”,子孙中一部分人就以这个谥号为姓,改姓了敬,后晋石敬瑭时期,敬姓的人为了避讳石敬堂的名字,被迫改姓苟,后来到了南宋赵构时期,又为了避讳赵构的名字,又把苟字发音改成3声,与狗同音,苟姓人嫌弃这个同音,很多又重新改回了敬姓。现在的敬姓主要集中在四川。
孙姓的其中一个分支来源于陈姓,陈胡公的11世孙陈完,因担心其四叔陈宣公加害而逃往齐国改姓田,田完的4世孙田恒子(田无宇)为齐国大夫,他有个儿子田书,字子占,因公元前523年帮助齐国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今山东惠民),并赐姓孙,从此田书变孙书,这一支孙姓的后人尊孙书为始祖。
齐大夫孙书像
陈胡公16世孙田书(陈书)被齐景公赐姓孙改名孙书,字子占,他的后世中有些人以他的字占为姓,但这些只是占姓的一部分来源,占姓其他来源于詹姓同音转换。
根据《三国志·江表传》记载: “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
孙权的亲四弟孙匡因过失造成军用粮仓库失火,影响作战,惹得孙权大怒,禁止孙匡继续姓孙,让其后世子孙改姓了丁。
也就是丁姓中有一支是从孙姓改姓而来,而孙姓来自于陈胡公的16世孙孙书,所以这一支丁姓的始祖是陈胡公。
孙坚四儿子孙匡,因过失后代被迫改姓丁
陈胡公11世孙陈完逃往齐国改姓田,田氏第10代田和于公元前386年完成田氏代齐成为齐太公,到田氏第13代/即陈氏第24代时,齐威王有个庶子叫田婴,被齐湣王田地封于薛地并担任齐相。田婴死后,他的儿子田文继承了田婴的封地薛和他的爵位,田文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尝君,是田姓第14代和陈姓第25代。到田姓第16代的齐废王田建于公元前221年被秦国灭国后,田文的孙子田国、田凯逃到竹邑(今安徽宿县)居住时,以曾经的封地薛为姓,将姓由田改为薛。
陈与薛的关系图
陈胡公10世孙陈宣公,嫡子是继位的陈穆公陈款,他还有个庶子名叫陈西,字子夏,庶子后代不让姓陈,让其后代从宗族中分离出去,以少西为姓,所以这个陈西的后代就以少西为姓了。
这个陈西呢,生了个儿子叫御叔,娶了郑穆公的女儿夏姬,生了个儿子名叫徵zhǐ舒,字子南,这个儿子呢,取其祖父的字(子夏)为姓,改姓夏,姓名一起叫夏徵舒。夏徵舒的后代这一支就都姓夏了。
夏徵舒这个母亲夏姬,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先后与多人发展情人关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儿子夏徵舒看不惯堂兄陈灵公跟夏姬私通,把陈灵公给杀了,此处的故事特别狗血,不展开讲了。
陈姓夏氏夏徵舒
夏徵舒之母夏姬——春秋四大美女之一
陈胡公23世孙齐宣王田辟彊,嫡子是继位的齐愍王田地,还有个小儿子叫田通,齐宣王将小儿子田通封在陆这个地方(今山东平原),后世子孙以封地陆为姓,田通改姓陆通,成为陆姓始祖。
陈姓陆氏关系图
陆姓始祖陆通(陈姓第25代/田姓第14代)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在陈国有个陈姓的大夫孔宁,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孔为姓,这就是陈姓孔氏的由来。
陈胡公24世孙,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齐国内乱后跑到魏国(今山西芮城),去世后谥号为“文子”,他的后代中有一些就以他的谥号文为姓,这就是现在的山西文氏的始祖。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
陈胡公11世孙陈完逃到齐国改姓田,田完的后代田千秋(田玉峰)在汉武帝时期任丞相,封富民侯,在汉武帝之后继续辅佐汉昭帝刘弗陵,当时田千秋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汉昭帝特许田千秋乘坐车辇上下朝,因此被民间亲切称呼为“车丞相”。后来田玉峰的后世子孙中,就有人直接从田姓改为车姓,田千秋就成了车姓始祖。
车姓始祖——西汉车丞相田千秋
陈国陈胡公的后代中,有人被分封在徕邑,其后代就改以封邑徕为姓,后来为简化起见将徕改为来。
陈胡公的10世孙陈宣公陈杵臼,有个6世孙叫陈宗来,他的后代中,就有以宗来的名字宗为姓的,成为一支陈姓宗氏,以陈宗来为先祖。
王姓有一个支脉来自陈胡公的陈姓。
公元前672年,陈胡公11世孙陈完逃齐国改田姓;公元前386年,齐国田姓第10代田和完成田氏代齐,成为齐太公;公元前221年,田姓第16代,也即陈姓第27代齐废王田建,被秦国所灭,田齐灭亡;田建的儿子田义逃往元城(今河北大名),为躲避追杀,改姓王,后来被称为元城王氏,世代居住在如今的河北省大名梓县。
篡汉建立新朝的王莽就来自这一支王姓,所以在王莽称帝后,追遵陈胡公为陈胡王,并上庙号祖统。同时还追遵陈完(田完)为齐敬王,并上庙号世祖。也就是王莽很清楚自己姓王,但是祖上姓田和姓陈。
综上所述,从陈胡公封陈国开始,后世子孙中,除了延续陈姓的,有因为国家动乱逃亡而改姓的,有因受封或受赐或强令或避讳君王而改姓的,有改姓为祖先的名或字或谥号的(袁、夏、敬、苟、占、文、宗、孔),有改姓为祖先封国、封邑、封地的(田、薛、陆、来),甚至还有因雅号而改姓的(车),还有改为被赐姓氏的(孙、丁、少西)。
以前常听到不懂中国的外国人评价我们没有信仰,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的祖先,家族、根脉文化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深入到整个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血液,成功了叫光宗耀祖,失败了叫愧对先祖。根脉文化也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面对人生四问的时候,不再困惑的力量源泉和信心所在,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
#头条创作挑战赛##文化##名字##姓氏##二十四史名家精讲##陈##胡##田##王##孙##袁##陆##孙##孔##车##文##宗##来##夏##薛##丁##占##敬##苟#
人之有姓,与生俱来。姓氏作为社会个体或家族群体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生活、社会往来、功名事业、典籍记载中,无处不在,可谓生而有姓,终生相随,死而传世,代代相承。姓氏介绍系承妫满,始祖为陈完。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五姓。陈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潜夫
陈姓在全国为第五大姓,占全国人口的4.53%。周口市有陈姓28.3368万人,占周口人口的2.638%,居全市第6位。陈姓是帝舜的后裔,淮阳是陈姓的发源地。夏禹时封舜子商均于虞地建虞国。商王改封帝舜,另一支裔虞遂于陈,即今淮阳一带,其地原为
陈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大姓之一,当今,全国陈姓发展尤为迅速,陈姓人口有五千余万,约占当今汉族人口的4.53%,为中国第五大姓。在台湾陈姓为第一大姓。在国内分布极其广泛,尤其以河南、湖南、广东各省为多。陈姓远祖是黄帝,血缘先祖是舜帝。周武王封胡
陈氏分布地区颍川郡:秦时置郡。以颍水得名,治今河南禹县。此支陈氏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广陵郡:西汉置国,东汉改为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此支陈氏因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之后入赘于陈。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武当
陈姓是我国十大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按人口居全国第五是,是一个 古朴而高贵的姓氏。地域多分散广。来源比较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来源。第一:以部落为姓。在上古时期,由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在结盟与掠杀过程中,形成两大部落,一是神农氏炎帝
上一篇《为什么说天下陈姓和胡姓是一家?》分享了陈姓起源,以及为什么陈姓与胡姓同源一家后,很多朋友反馈其实不只胡姓与陈同源,还有田等其他姓氏也与陈同源,那么本篇我们就来重点扒一扒到底还有哪些姓氏与陈姓同祖同源,以及各自与陈姓的渊源。陈姓始祖陈
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浙江全省5069万户籍人口共用2176个姓氏,有13个姓氏的使用人数超过百万,其中陈姓最多,使用者达382.3万人。 本文图片 浙江公安微信公众号浙江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人口服务管理处4月14日发布该省最新姓氏统计情况
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可以说是一个大姓。在北宋初年所编撰的《百家姓》里,陈姓排到了第七位。这个排次,虽然当时不见得做过深入调研,也只是为了顺口韵律而编,但能把他排到前面,也足以说明陈氏的大姓地位。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数据
寻根查谱,认祖归宗,是很多宗亲朋友后半生苦苦追寻的目标。千百年间,无论大姓氏小姓氏,迁徙衍播,谱牒记载,留下了不少敦亲睦族、孝悌谨信的故事。今天,阿族就跟大家聊聊,陈氏一支从香港到江西的寻根故事。早在2015年,香港同胞陈因禧就通过朋友委托
关于姓氏分布,南方曾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意思是说,陈、林两姓在南方所占人口比例最大。在陈、林两姓中又以陈姓的人口居多。据统计,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国家人口极多。总体来看,在南方陈姓超越了北方很多典型